建水在线 家乡综合门户平台

合作热线: 13628736188

川大回应副校长造假风波 望按正常途径解决

信息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6/4/16

 昨日下午,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西安交大教授司履生向中科院公开举报自己学术论文造假一事。《成都商报》供图   本报讯日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的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昨日,川大面向全国媒体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校方和魏于全院士就此事进行解释。抗辩双方都希望有关部门或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答辩听证会进行彻底调查。   川大 希望正常途径解决   据了解,质疑早已是3年前的事情了。为何旧事重提?   年已70岁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在,国家对科技事业这么重视,对学术腐败的治理会更加重视……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这个事情解决。”   对此,昨日川大校方认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给《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写信反映论文有假,而当时魏于全已按编辑部的要求,对质疑进行了逐条答复。   对质疑和答复两家刊物都做了不登载处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报院士时,学校就收到有关部门转来的类似投诉信,并在调查后将结果上报了有关部门。就此川大认为,司对魏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而且魏的研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较多,成为国际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争论***专业性,希望按照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正常途径来解决。   经魏于全教授正式提出,川大正考虑在适当时间就此争议举行一个由国内外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邀请两人陈述各自观点和论据,由专家进行判断。并表示,更希望上级部门来组织这次“听证会”。   司履生 不会影响川大声誉   昨晚,记者与曾采访到司履生教授的华商报记者彭坤取得联系,想了解司教授对川大回应及魏院士说法的看法。   但未能采访到司教授本人。   据彭坤介绍,司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与华西医科大学还是很有感情的,特别是与老校长和一些教授,这里面绝对没有掺杂个人感情。他认为,质疑并不会影响到川大声誉,而是纯属学术探讨。司教授也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对这一事件进一步调查,公正裁决。   当事院士逐条“澄清”质疑   魏于全院士称其中有个人恩怨问题,希望组成专家组进行调查   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与媒体面对面,就《公开信》中的疑点进行了一一澄清。   焦点1   “从事伪科学”还是误解?   司履生教授在给两家杂志的质疑信中,就“造假”中提出了若干质疑。司履生指出了魏于全在实验中竟然不设立对照组,不可能进行上万只老鼠的大规模实验等硬伤。   昨日,魏于全院士也拿出了大量资料及学术界人士评价一一加以反驳:没有对照组不可能发表论文,而川大早已能支持4万只老鼠同时进行实验,国内外大量科学家的研究和论文也支持了自己的观点。   昨日,川大在新闻会上出示了《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给魏教授的信函,佐证了不登载是出于“讨论的问题基本是方法技术,过于具体,难以取得共识。”但在信函第三段也提到“司教授对你们文章中存在的疏误提出的意见是积极的,具有参考意义,值得欢迎……”有媒体据此提出是否文章确实存在疏漏?   “其实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对自己的论文产生质疑,部分原因是杂志刊登其论文的时候,由于排版错误将一个错误的公式印在了论文中,而司教授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我的论文。”魏于全教授认为学术观点差异在于双方的误解和排版的错误。他强调,“把与自己有不同学术观点属于一般学术探讨的问题时当做造假,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希望由不是川大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听证、调查,还我清白!”   焦点2   带大量礼物当面“求情”?   在公开信中,司指称在给自然杂志写评述性文章后,魏一连5周,从成都飞到西安,恳求其不要发表文章。每一次都带有“大量礼物”和“很重礼物”,并称如果把文章撤回,愿意资助100万元的科研经费。魏的夫人、亲友、朋友、学生、老师也加入游说,甚至有领导施压。   对此,魏大叫冤枉。他称只有两次而非五次到西安找司沟通。其目的是消除误会,沟通学术观点。而川大校方也证实魏是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顺道拜访了司教授。至于礼物,主要是“缠丝兔、火腿、火腿肠、熏鸡、熏肉、四川泡菜等”,“我只送了一点成都的小特产,总共不到100元钱,因为司教授作为一个长辈,他也是我导师的好朋友,按中国人常情,带点家乡小特产也是对长辈的尊重。”魏于全院士说。   至于100万科研经费。魏称在两人交流过程中,司不断谈到西部缺少科研经费,加上发现司是很想做研究的人,于是提出拟一起申请一项145万的国家项目,共同合作的建议。“司教授听到我的建议后很高兴,但后来我发现司教授很难沟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兴趣,这件事就不了了只之。没达到预期目的也可能是司这次写公开信发泄对我不满的原因之一。”魏于全教授解释道。   焦点3   是学术争论还是个人恩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魏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揣测———这场轩然大波是出于个人恩怨。   “这次司教授看到我校丘小庆教授事件在媒体上炒作,于是他也想借此机会,对我进行攻击,于是把给中科院的公开信发送给国外的新语丝网站,不顾事实,公开对我进行中伤。”   1996年时,刚从国外回来的魏于全建立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司曾亲笔为其一位陈姓同学写推荐信,并请华西医大病理教研室老师引荐,希望魏接受。但出于研究方向的考虑,魏拒绝了。“后来别人讲,司教授感觉很没面子。”魏于全教授回忆两人交恶的第一步。他称其后又有几件事情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Copyright © 2004-2024 建水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网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