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在线 家乡综合门户平台

合作热线: 13628736188

河南籍“高中移民”调查:政府送优秀学子出省

信息来源:云南信息港 时间:2006/4/10

津沪两市河南籍“高中移民”全调查   之一 在他乡苦读书但不能死读书   核心提示   从2000年开始,河南省先后与上海、天津合作,遴选河南优秀初中生到两地读高中。这些学生在当地被称为“全国生”,他们除了要交纳5万元的委托培养费,享受的高招政策与两地高中生一样。   今年,这项交流活动已走到第7个年头,有两届学生已经进入大学校园读书,他们是否如当初家长设想的那样都进入了一流大学?现在就读的河南学生生活和学习怎么样,是不是所有的河南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这种合作未来还能走多远?在今年招生即将来临之际,大河报特派两路记者分赴上海、天津进行调查。   “全国生”见识上海课业负担   3月24日,星期五。16时15分,这一周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后,上海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李文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直接回寝室或去操场,而是拿着早就收拾好的小行李箱,快步向校门口的公交车站走去。每周的这个时候,李文都要到姨妈家过周末。一星期里,这个时刻最让她期待。   梳着学生头,身穿蓝色校服,李文和上海的其他女中学生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一张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在一片吴侬软语中还是显得很特别。   李文不是上海本地学生,她来自河南安阳。一年前,她还是安阳重点初中五中初三学生。流火的七月,在全国近3000名初三学生的激烈较量中,她以第12名的战绩获得这所上海重点高中的“通行证”。这意味着李文就此获得了和上海学生一样的高考资格。高中三年,她和上海学生享受共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是,她需要额外交纳5万元的委托培养费。   在这所示范性高中里,像李文这样的特殊学生,仅她这一届就有92名。他们来自国内多个省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全国生”。   如果不来上海读高中,李文现在应该是安阳一中的学生。安阳一中是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2005年中招,李文以高分轻松考取这所学校。但2005年河南考生人数攀升至72万的现状,还是让李文父母下定决心,花钱让独生女儿去上海读高中。   “与河南相比,上海学生数量少,大学招生计划多,来这边上学,对于她这样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升入***大学的几率更大些。”父母当初的决定,让李文至今记忆犹新。   从学校到姨妈家需要转两趟公交车,到姨妈家的小区门口时,天已经黑了。半年的时间,已经让李文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沿线各站的名字,虽然东西南北方向她依然分不清。   “箱子里除了书,还有攒了一堆的衣服。”李文羞涩地说,姨妈家有洗衣机,用它洗,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写作业。   “没来上海之前,我们‘全国生’都以为上海的学生一定生活在‘天堂’里,根本不会有什么竞争的压力。可来了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想上好大学,一样得拼命学习。”   李文在纸上写下了课程表:周一到周五,早上7时10分开始上课,12时下课,共五节课;下午1时30分开始上课,4时15分结束;晚上6时15分开始上晚自习,8时30分结束一天的课程,回寝室。   “寝室晚上10时熄灯,作业多的时候,我们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做作业,现在手电换成了可充电式微型台灯。”   李文描述的这种“艰苦生活”,在上海另一所示范性高中的“全国生”王梓口中得到了印证。   王梓说:由于周六周日不上课,家长一开始总担心我们会往外乱跑。事实上周六周日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补习功课。上海的学生虽然周六周日不用到学校来,可很多人在外面都上着各种补习班。来上海半年多了,王梓只出去逛过两回。   “我们属于天津只有3年”   “我们属于天津只有3年。”平头短发的张明伸出3根手指向记者比划着说,“我打算花这3年时间圆我的北大清华梦。”   与李文和王梓一样,张明也是初中毕业就“背井离乡”到外求学的“全国生”,但是他比李文、王梓大一岁,已经上高二了。张明是焦作人,两年前,他通过两场考试“闯”进天津这所在全国闻名的高中。   在焦作上学时,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张明是北大清华的料,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尽管张明的近视眼镜已有400度,可张妈妈说:“只要考上北大清华,就是4000度也值,到时候我花钱给孩子做准分子激光(手术)。”为了激励张明,初中毕业后,爸爸妈妈还专门带他坐火车进京游览了北大清华的校园。如今,张明的床头还挂着他在清华园的纪念照片。   当初爸爸妈妈送张明来的时候告诉他:“孩子,你属于天津只有3年。”根据天津教育部门的规定,来天津上学的“全国生”所持的天津蓝印户口“有效期”只有3年。3年后,不管考得如何,户口都将作废。如果考上理想的学校,户口自然会转走。如果考得不理想,绝对不允许再以天津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在河南,我一次考不上北大清华,有可能通过复读再考一次,但在这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天津是美丽的,但张明至今也只在刚来天津时与父母一起逛过“五大道”、“杨柳青”,吃过一次正宗的“狗不理包子”。“真想再去逛逛,多吃几次‘狗不理包子’,可在这儿都快两年了,一直抽不出时间。”   “没来天津时,想着在天津应该是个学着玩着就考上北大清华了。来了一看,身边的天津学生和外省学生,一个赛一个棒,哪里敢马虎?”与张明一起考进这所学校的河南老乡赵妍说。   虽然已是晚上9时许,赵妍还与同学们一起在教室做题,旁边是他们的数学老师。   “张明是我们班学习最刻苦的孩子,像张明这样的河南学生是我们学校数量最大、学习也最刻苦的。”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老师说,“在我校,外省招来的学生中,河南学生占85%。他们成了天津学生学习的榜样。”

Copyright © 2004-2024 建水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